这篇关于卫生职称考试考试知识点讲析病理学肿瘤,是智学网特地为大伙收拾的,期望对大伙有所帮助!
肿瘤是机体的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机体局部的异常组织团块。肿瘤的形成,是在各种致瘤原因用途下,细胞成长调控发生紧急紊乱的结果。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1 .肿瘤的分化:
肿瘤组织分肿瘤实质和间质两部分。肿瘤细胞构成肿瘤实质,这类细胞的形态、形成的结构或其产物是判断肿瘤的分化方向、进行肿瘤组织学分类的主要依据。
肿瘤的分化是指肿瘤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与某种正常组织的相似之处;一样的程度称为肿瘤的分化程度。如某个肿瘤的形态与脂肪组织相似,提示这个肿瘤是向脂肪组织分化的。一个肿瘤的组织形态和功能比较接近某种正常组织,这说明其分化程度高或分化好;若相似性较小,则说明其分化程度低或分化差。假如一个肿瘤缺少与正常组织的相似之处,称为未分化肿瘤。
2 .肿瘤的异型性:
因为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病理学上将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结构异型性:肿瘤细胞形成的组织结构,在空间排列方法上与相应正常组织的差异,称为肿瘤的结构异型性。比如胃腺癌中腺上皮形成不规则腺体或腺样结构。
细胞异型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表现:①肿瘤细胞一般比相应正常细胞大;②肿瘤细胞的大小和形态非常不同,可以出现瘤巨细胞,即体积巨大的肿瘤细胞。但,有的分化非常差的肿瘤,其瘤细胞非常原始,体积不大,大小和形态也可比较一致;③肿瘤细胞核的体积增大。胞核与细胞质的比率增高。如正常上皮细胞的核质比多为 1 : 4 ~ 1 : 6 ,恶性肿瘤细胞则可为 1 : 1 ;
④核的大小、形状和染色差别较大。可出现巨核、双核、多核或奇异形核。核内 DNA 常增多,核深染;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分布不均匀,常堆积在核膜下;⑤核仁明显,体积大,数目也可增多;⑥核分裂象常增多,出现异常的核分裂象,如不对称核分裂、多极性核分裂等。
异型性越大,表示肿瘤组织和细胞与相应正常组织的差异越大。通常来讲,异型性越大,成熟程度和分化程度就越低。明显的异型性称为间变,具备间变特点的肿瘤,称为间变性肿瘤,多为高度恶性的肿瘤。良性肿瘤一般异型性较小,恶性肿瘤异型性较大。良性肿瘤的细胞异型性一般较小,但可有不同程度的结构异型性。恶性肿瘤的细胞异型性和结构异型性都比较明显,在不同良恶性肿瘤上具备要紧意义。
肿瘤的命名
1 月中瘤命名的一般原则
良性肿瘤命名:一般原则是在组织或细胞种类的名字后面加一个 " 瘤 " 字。比如:腺上皮的良性肿瘤,称为腺瘤;平滑肌的良性肿瘤,称为平滑肌瘤。
恶性肿瘤命名
①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这种肿瘤表现出向某种上皮分化的特征。命名方法是在上皮名字后加一个 " 癌 " 字。比如,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称为鳞状细胞癌;腺上皮的恶性肿瘤称为腺癌。有的癌具备不止一种上皮分化,比如,肺的 " 腺鳞癌 " 同时具备腺癌和鳞状细胞成分。未分化癌是指形态或免疫表型可以确定为癌,但缺少特定上皮分化特点的癌。
②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这类肿瘤表现出向某种间叶组织分化的特征。间叶组织包含纤维组织、脂肪、肌肉、血管和淋巴管、骨、软骨组织等。命名方法是在问叶组织名字之后加 " 肉瘤 " 二字。比如:纤维肉瘤、脂肪肉瘤、骨肉瘤。未分化肉瘤是指形态或免疫表型可以确定为肉瘤,但缺少特定问叶组织分化特点的肉瘤。同时具备癌和肉瘤两种成分的恶性肿瘤,称为癌肉瘤。应当强调,在病理学上,癌是指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平时所谓 " 癌症 " 泛指所有恶性肿瘤,包含癌和肉瘤。
2 .肿瘤命名的特殊状况
除上述一般命名办法以外,有时还结合肿瘤的形态特征命名,如形成*状及囊状结构的腺瘤,称为*状囊腺瘤。
因为历史缘由,不完全根据上述原则。①有的肿瘤的形态类似发育过程中的某种幼稚细胞或组织,称为 " 母细胞瘤 " ,良性者如骨母细胞瘤;恶性者如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②白血病、精原细胞瘤等,虽称为 " 病 " 或 " 瘤 " ,事实上都是恶性肿瘤;③有的恶性肿瘤,既不叫癌也不叫肉癌,而直接称为 " 恶性……瘤 " ,如恶性黑色素瘤、恶性脑膜瘤等;④有些肿瘤以起初描述或研究该肿瘤的学者的名字命名,如尤文肉瘤、霍奇金淋巴瘤;⑤有的肿瘤以肿瘤细胞的形态命名,如透明细胞肉瘤;⑥神经纤维瘤病、血管瘤病等名字中的 " ……瘤病 " ,主要指肿瘤多发的状况.;⑦畸胎瘤是性腺或胚胎剩件中的全能细胞发生的肿瘤,多发生于性腺,一般含有两个以上胚层的多种成分,结构混乱,分为良性畸胎瘤和恶性畸胎瘤两类。
肿瘤的成长与扩散
1 .成长方法
肿瘤的成长方法主要有三种:膨胀性成长、外生性成长和浸润性成长。实质器官的良性肿瘤多呈膨胀性成长,其成长速度较慢,伴随体积增大,肿瘤推挤但不侵犯周围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了解,可在肿瘤周围形成完整的纤维性被膜。有被膜的肿瘤触诊时常常可以推进,手术容易摘除,不容易复发。这种成长方法对局部器官、组织的影响主如果挤压。体表肿瘤和体腔内的肿瘤,或管道器官腔面的肿瘤,常突向表面呈*状、息肉状、蕈状或菜花状。这种成长方法称为外生性成长。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都可呈外生性成长,但恶性肿瘤在外生性成长的同时,其基底部总是也有浸润。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成长。肿瘤细胞长人并破坏周围组织,这种现象叫浸润。浸润性肿瘤没被膜,与邻近的正常组织没有明显界限。触诊时,肿瘤固定,活动度小;手术时,需要将较大范围的周围组织一并切除,由于其中也会有肿瘤浸润,若切除不彻底,术后容易复发。
2 .肿瘤的演进和异质性
恶性肿瘤成长过程中,其侵袭性增加的现象称为肿瘤的演进,可表现为成长速度加快、浸润周围组织并发生远处转移。肿瘤演进与它获得愈加大的异质性有关。恶性肿瘤虽然是从一个发生恶性转化的细胞单克隆性增殖而来,但在成长过程中,经过多次分裂繁殖产生的子代细胞,可出现不一样的基因改变或其他大分子的改变。这个时候肿瘤细胞群体不再是由完全一样的肿瘤细胞组成的,而是具备异质性的肿瘤细胞群体,是具备各自特质的 " 亚克隆 " ,具备成长优势和较强侵袭力的细胞压倒了没成长优势和侵袭力弱的细胞。近年来对白血病、乳腺癌、胶质瘤等肿瘤的研究显示,一个肿瘤虽然是由很多肿瘤细胞组成的,其中具备启动和保持肿瘤成长、维持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是少数,这类细胞称为癌症干细胞、肿瘤干细胞或肿瘤启动细胞。对肿瘤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或有助于深入认识肿瘤发生、肿瘤成长及其对治疗的反应,与新的治疗方法的探索。
3 .肿瘤扩散
恶性肿瘤不只可在原发部位浸润成长累及邻近器官或组织,而且还可通过多种渠道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这是恶性肿瘤非常重要的生物学特征。
局部浸润和直接蔓延
伴随恶性肿瘤不断长大,肿瘤细胞常常沿着组织间隙或神经束衣连续地浸润成长,破坏邻近器官或组织,这种现象称为直接蔓延。比如,晚期子宫颈癌可直接蔓延到直肠和膀胱。
转移
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延徒到其他部位,继续成长,形成同样种类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通过转移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性肿瘤或继发肿瘤;原发部位的肿瘤称为原发肿瘤。
恶性肿瘤通过以下几种渠道转移:
①淋巴道转移:肿瘤细胞侵入淋巴管,随淋巴到达局部淋巴结。如乳腺外上象限发生的癌常第一转移至同侧的腋窝淋巴结,形成淋巴结的转移性乳腺癌。肿瘤细胞先聚集于边缘窦,将来累及整个淋巴结,使淋巴结肿大,且质地变硬。肿瘤组织侵出被膜,可使相邻的淋巴结融合成团。局部淋巴结发生转移后,可继续转移至淋巴循环下一站的其他淋巴结,最后可经胸导管进入血流而继发血道转移。
②血道转移:瘤细胞侵入血管后,可随血流到达远处的器官,继续成长,形成转移瘤。因为静
脉壁较薄,同时管内重压较低,故瘤细胞多经静脉入血。少数亦可经淋巴管间接入血。侵入体循环静脉的肿瘤细胞经右心到肺,在肺内形成转移瘤,如骨肉瘤的肺转移。侵基础知识静脉系统的肿瘤细胞,第一发生肝转移,如胃肠道癌的肝转移。原发性肺肿瘤或肺内转移瘤的瘤细胞可直接侵入肺静脉或通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静脉,经左心随主动脉血流到达全身各器官,常转移到脑、骨、肾及肾上腺等处。
③种植性转移:发生于胸腹腔等体腔内器官的恶性肿瘤,侵及器官表面时,瘤细胞可以掉落,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其他器官的表面,形成多个转移性肿瘤。这种播散方法称为种植性转移。
种植性转移容易见到于腹腔器官的恶性肿瘤。如胃肠道黏液癌侵及浆膜后,可种植到大网膜、腹膜、盆腔器官等处。在卵巢可表现为双侧卵巢增大,镜下见富于黏液的印戒细胞癌弥漫浸润。这种特殊种类的卵巢转移性肿瘤称为 Krukenberg 瘤,多由胃肠道黏液癌转移而来。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
恶性肿瘤的 " 级 " 或 " 分级 " 是描述其恶性程度的指标。依据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异型性、核分裂象的数目等对恶性肿瘤进行分级。三级分级法用较多,Ⅰ级为高分化,分化好,恶性程度低;Ⅱ级为中分化,中度恶性;Ⅲ级为低分化,恶性程度高。
肿瘤的 " 分期 " 是指恶性肿瘤的成长范围和播散程度。肿瘤体积越大、成长范围越宽,播散程度越广,患者的预后越差。对肿瘤进行分期,需要考虑以下原因:原发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浸润范围,邻近器官受累状况,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状况,远处转移等。
肿瘤分期有多种策略。国际上广泛使用 TNM 分期系统。 T 指肿瘤原发灶的状况,伴随肿瘤体积的增加和邻近组织受累范围的增加,依次用 T-T 来表示。 Tis 代表原位癌。 N 指地区淋巴结受累状况。淋巴结未受累时,用 No 表示。伴随淋巴结受累程度和范围的增加,依次用 N-N 表示。 M 指远处转移,没远处转移者用 M 表示,有远处转移者用 M 表示。在此基础上,用 TNM 三个指标的组合划出特定的分期。